第六十五章-《大唐不良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李治朝有过两次辩法。
    前两次辩法,道与佛一胜一负。
    这次是时隔八年后,佛道两门的第三次辩法,显得犹为关键。
    “有请大唐开国县公,苏大为入场,主持辩法。”
    天空万里无云。
    一轮红日高悬于上。
    在火红的日光下,苏大为提起官袍下摆,昂首阔步,向着会场中心走去。
    在两座高高修起的木塔般,还有一座看似低矮的法坛。
    那是由左相阎立本召集能工巧匠,大唐最顶级的大匠在短短五日时间里制成。
    这场辩论,既决定佛道高下,也要彰明大唐朝廷法度与威严,因此在这主持法会的木塔设计上,别花了一番功夫。
    初时苏大为上去,木塔并不太高,在佛道两边的辩法高塔下,被俯视着好像个弟弟。
    但随着机括齿轮的转动。
    苏大为立身的木塔渐渐升起,就如望楼一般。
    最后直至超过佛道两座木塔丈余。
    远处围观的百姓,立刻传出惊呼声。
    之前两座木塔已经是十分高大了。
    现在朝廷主持会议这位县公所立的木塔,看起来更是高不可攀,仿佛要插入云中。
    苏大为对这一切,却是十分淡定。
    他看了一眼紫微城楼上。
    以他超卓的视力,能清晰的看到李治和武媚娘向着这边,微不可见的点点头。
    苏大为拿起手里的圣旨,将其打开。
    高声道:“圣人有令,前两次辩法,持论一为道生万物,二为老子化胡;今次辩法,持论……”
    苏大为略停一停,抬头扫过十丈外,佛道两门辩法的高塔,扬声吐气道:“总章佛道论衡!”
    他的声音,犹如滚滚洪流,席卷全场。
    霎时间,盘坐于木塔上的佛道两边辩者,脸色为之一变。
    下方佛道两门一片骚动。
    远处的高门贵族,朝中重臣的观会席位里掀起涟漪。
    而百姓群中,先是沉默一瞬,接着是窃窃私语,直至一片大哗。
    李治朝第一次辩法,道家持论“道生万物”,佛家反驳说如果道生万物,那么就应该生出善的,为何世间还有那么多恶事?
    结果道门李荣淡然一笑,傲然道:天道无情,以万物为刍狗。
    我们道家的这个“道”,并非是有形有象之神,而是无形无象万物总纲,它无善无恶,它视万物为一,善与恶,皆包含在这个道里。
    而且天道本无善恶,无名,万物之始。
    有名,万物之母。
    善恶这个名,是人给他定义的。
    把沙门批得狼狈不堪。
    第二年沙门卷土重来,与道门辩法于洛阳宫前。
    当时万人空巷。
    双方辩的主要是“老子化胡”。
    李荣当时持论说老子是太始,创立一切教。
    佛陀不过是老子身旁一侍者。
    结果被有备而来的沙门静泰找出一堆证据,证明老子化胡是后人伪造,把李荣喷成了狗。
    事后李荣掩面悲呼:我大意了,没有闪。
    那一次大败,令道门颜面尽失,李荣的重玄派也自此一蹶不振。
    而这第三次,佛道两门都攒足了力气,准备“既分高下,也决生死”。
    而这次的议题是“总章佛道论衡”。
    这个题目了不得。
    总章元年,是今年新年号。
    总章意指天子明堂之西向室。
    又有总成万物而章明之意。
    总成万物章明,说人话就是新元新气象。
    如今大唐迁都洛阳,是为章明。
    在这个新的纪元里,请佛道两门论一下高低。
    这个题目,比之前的持论,可是大了无数倍了。
    之前都只是抓着一个小议题,做口舌辩论。
    这一次圣人的意思是,在大唐新都,总章万物之时,佛道两门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吧。
    论衡?
    论一下佛道两门高低?
    这个范围可就广了。
    这是想让天下百姓看看,究竟谁可为大唐第一教?
    大唐发展到现在,外面已经没有敌人了。
    但是内里的信仰,圣人有意重新整治一番了。
    要以一个统一的信仰,凝聚大唐人心。
    为下一个十年,甚至百年,定下基石。
    自古,帝国开创前五十年,是最锐意进取的。
    一但过了拓展期,就会慢慢陷入僵化停滞。
    在这个时期,统一内部人心、信仰,打下基石,是为帝国百年大计。
    李治泰山封禅,便是认为自己的功业,已经可比太宗李世民。
    但他并不只甘心于此,他更想要大唐千秋万载的延续下去。
    他要在有生之年,替帝国扫清一切内外敌人。
    无数目光、思想在观辩法的人群里交汇,碰撞。
    百姓不解其意,只觉得此次辩法立意高大了无数倍。
    而在高门大姓,大唐重臣的席位里,无数臣子则是心惊肉跳,隐猜测圣人意图。
    自从圣人登基。
    打压关陇。
    扫清外敌。
    泰山封禅。
    迁都洛阳。
    如今,是要一统寰宇,万法归一了吗?
    汉朝时董仲舒献上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由此,百家争鸣的学术时代落幕。
    儒家辩法不下场,因为儒家自汉以后,已是官场柱石。
    今次圣人令佛道两门辩法,难道想以新的信仰取代儒门?
    还是说有别的深意在?
    此时,还不得而知。
    佛道两边高塔上,做为佛门第一轮出战的高僧,律宗周秀法师,双眉隐隐蹙起。
    他感到肩上好似担着一座沉重的大山。
    在上来前,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压力。
    这议题,是要决生死啊。
    心中纷乱,他双手合什,默诵律宗戒律,以平伏内心焦虑。
    五丈外,道门辩法初战的高道,任真子单手结印,原本笑眯眯的圆脸上,渐渐变得凝重。
    眉心那枚闪电状的红纹,越发鲜艳。
    “辩法大会,开始。”
    伴随着苏大为的声音,场中十二通鼓响。
    高高的木塔上,律宗宗师周秀,双手合什,面上宝相庄严。
    他年逾五旬,正是人生头脑与修为最巅峰的时候。
    摒息静气,默念本宗戒律,向着对面正向自己看来的任真子看去。
    双方的目光在半空中激撞,发出清微的爆响。
    仿佛有无形的火花传来。
    木塔下方,佛门与道门已经通过猜棋黑白,定下由哪方先开口。
    “佛门执黑子,此次由周秀法师,先开讲。”
    声音从下方传来。
    周秀的脸庞上古井不波,双手轻合,心中默颂佛号,张目向着对面的任真子道:“我佛慈悲,绝不妄杀妄为,前次辩经,道门曾说‘天发杀机,移星易宿’,敢问任真子道长,天可嗜杀?”
    “嗜杀。”
    任真子的声音几乎瞬间响起,那张圆圆的脸上,神色端庄:“太上无情,天地不仁,万物自有其始终,凡有生便有灭,所以天道嗜杀。”
    “道门信奉天道,以‘无为’为妙法,然道门认为天道嗜杀,那人在天道之下,岂非蝼蚁?”
    “非蝼蚁,亦非任何‘名物’。天地不仁,不仁,即大仁,人有高下之分,然天道视万物如一,并无高下之别。
    在天道之下,所有山川草木,生灵乃至人,皆一视同仁。
    正如圣人,观照万物,对治下百姓,或高门贵种,皆视之如一,皆为子民。
    此观并无高下之分。”
    周秀本想从天道嗜杀为切入点,以己之矛攻己之盾。
    第(1/3)页